24小时在线诗句解答 点击右边咨询,在线诗句解答在线诗句解答:
姗姗来迟是什么生肖动物,精准解答解析落实_Vs.1.63_<p>  <strong>情感链接、“专家”人设、红包噱头——</strong></p>   <p><strong>  直播间“坑老套路”瞄准银发族</strong></p>   <p>  当下,部分主播打着“养生课”“专家义诊”的幌子,诱导老年人落入消费陷阱。治理老年人直播间购物乱象,为银发族筑起防诈“数字防火墙”,既关乎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,更是完善和规范银发消费市场体系、助力“银发经济”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。</p>   <p>  “我的房间简直成了快递仓库。”陕西某高校大二学生赵飞说起家里堆满快递的情形颇感无奈,书桌、书柜堆满快递盒,衣柜下层、床头柜旁也都是。“主要是护肤品、日用品、食品。保健洗发水、养生牙膏,名目繁多,让人眼花缭乱。”    </p>   <p>  原来,赵飞65岁的奶奶迷上了直播购物,“去年她在直播间购买各种物品花了1万多元”。赵飞仔细查看发现,很多商品价格贵,质量堪忧。</p>   <p>  赵飞奶奶的经历并非个例。中青报・中青网记者以“直播间”“购物”“老人”为关键词搜索发现,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求助如何“戒断老人直播购物瘾”。记者了解到,不少老人沉迷直播间购物,花费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。购买的商品中,有些是“三无”产品(无生产日期、无质量合格证、无生产厂家的产品——编者注)。</p>   <p>  治理老年人直播间购物乱象,营造安全的网络购物环境,既关乎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,更是助力“银发经济”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。</p>   <p>  <strong>爷爷躺在病房里,仍在看直播购物</strong></p>   <p>  赵飞奶奶常看的直播间,曾推销一款号称能让头发“迅速变黑”的保健品。“我跟她说这肯定是假的,怎么可能有这种东西。可她坚持说,主播是大公司老板,不会骗人。”劝不住奶奶,赵飞在奶奶的手机中拉黑了主播,“但这些主播开播后,她还是能找到,根本防不住”。</p>   <p>  毕业于北京某高校的博士孙阳说,她的妈妈也痴迷直播间购物。起初她并未察觉,直到有一天,妈妈让她帮忙退货,她才发现异常,“账号里订单多得离谱,饰品、床上用品、食品、药品,甚至保险都有”。孙阳查看了部分商品,“很少能查到厂家信息,好多都是‘三无’产品”。</p>   <p>  令孙阳吃惊的是一条标价2000多元的“金项链”。“妈妈说这是‘999足金’,2000多元怎么可能买到一条足金项链?”孙阳疑惑地点开商品详情页面,在图片最下方看到一行小字,“原来只有小吊坠是金的,重量1克多,项链是银的,根本不值2000元。妈妈不会想到去看商品详情,也不会留意最下面的小字。更气人的是,大多数商品卖完就下架,连商品详情都看不到。”后来,孙阳时常登录妈妈的账号退货,“前前后后退了136单,金额超1.8万元”。</p>   <p>  75岁的李秀芬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她将直播视为与外面世界接触的途径。她和老伴在农村生活,老伴瘫痪在床,自己患有糖尿病。通过刷短视频,她接触到一位养生“专家”,添加微信后,每晚都看养生课视频和直播。直播里经常推荐一些治疗糖尿病的保健品,让她很心动。</p>   <p>  在江西读研一的刘鹏今年过年回家时发现,爷爷成了直播间的忠实消费者,该直播间还有线下活动。爷爷每天点开微信群里的链接看直播,全部看完能领3张兑换券,凭券可去线下门店换鸡蛋。</p>   <p>  “兑换券通常在直播开始、中间、结尾3个时段发放,要领到券得全看完。”刘鹏出示的群聊截图显示,这个名为“富民路店长服务(2群)”的群有105名成员,群聊十分活跃。管理员不时发布“坚持看播,福利多多”“山核桃油券继续发放”“还可到店领取6.8元现金红包”等信息。开播前,管理员会发红包,标注开播时间。</p>   <p>  刘鹏爷爷不仅领券,还购买了大量商品。爷爷有记账习惯,账本上列着洗面奶、虫草、五常大米、泡脚药等物品以及购买日期、价格,“前前后后花了两万多元”。</p>   <p>  刘鹏爷爷还关注另一个群里的养生课直播,“直播后有答题环节,答对能领几毛钱。听直播课时,爷爷会认真做笔记,为了多领点钱,会用多部手机一起答题。他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,赚点是点。”</p>   <p>  一到晚上,爷爷就忙得不可开交,戴着老花镜,在孩子们给他的几部手机间来回操作。</p>   <p>  正月初六,刘爷爷因心脏不舒服住院。医院里没有Wi-Fi,家人给爷爷办了流量卡。没想到,爷爷在病房里看起了直播,还给家人打电话,“直播开始了,你们快去看,群里有红包。”刘鹏说起来啼笑皆非。</p>   <p>  <strong>“困”在直播间的老人,不信家人信主播</strong></p>   <p>  面对沉迷购物直播的爷爷,刘鹏多次劝阻没有效果。她告诉爷爷,“要真的是好东西,不可能只在这个直播间卖,我在网上根本查不到”。可爷爷有自己的想法,“他说我不懂,这是厂家直销。还说直播间有五六十万观众,这么多人怎么可能上当受骗”。</p>   <p>  正月初八,还在住院的爷爷突然被踢出“富民路店长服务(2群)”,常去领鸡蛋的线下门店也关了,令他深受打击。“人都跑了,什么都没了。”爷爷在账本里写下这样一句话。</p>   <p>  90后吴倩的父亲喜欢在直播间买高价手串,吴倩在购物网站上搜到类似手串,单价不过一二十元,“可他认为我发的和他买的不一样。”吴倩说,父亲还会买标注原价几千元、现价一两百元的包,坚信是正品。</p>   <p>  2022年下半年,忙着写博士毕业论文的孙阳常收到妈妈的信息,“主播说这东西好,价格也合适,你要不要?”通常这时妈妈已经下了单,因为主播说“数量有限,得抢”。孙阳告诉她,“根本不用抢,主播每次都说限量,实际上随时都能下单”。可无论怎么劝,妈妈就是不信。孙阳的姐姐因为这事儿和妈妈争吵过,“妈妈说,我自己挣的钱,想怎么花就怎么花”。面对痴迷直播购物的妈妈,孙阳深感无奈。</p>   <p>  <strong>推送养生课、发红包为的是让老人“离不开你”</strong></p>   <p>  老年人如何一步步深陷直播购物难以自拔?多名受访者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主播会“手把手”教老人绑定银行卡或移动支付,添加收货地址并下单。</p>   <p>  赵飞说,奶奶一开始不会买东西,主播耐心教她点击某些图片,完成下单。</p>   <p>  在一段主播教老人下单的视频中,主播反复叮嘱,“把手放在右下角小黄车上”。另一名主播告诉看视频的老人,“付款免息分期,要让孩子给你下载软件”。</p>   <p>  在老人们热衷的直播中,养生课直播颇受欢迎。在短视频平台检索“养生课直播”,即可进入相关直播间。日前,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进入一个养生课直播间,主播在教47位观众“手指安眠操”。其间,主播不断引导大家添加老师微信。“如果想了解更多养生知识,点击屏幕下面的‘小铃铛’。”这名主播说。</p>   <p> 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点击了“小铃铛”,弹出“领取VIP学习资格”页面,下方是“添加助教老师微信”按钮,点击后即跳转到微信添加好友页面。</p>   <p>  添加微信好友后,“助教老师”发来视频链接和一段32秒语音:“您领取了小偏方课程,下周二早上7点上课,我会发上课链接提醒您。现在点击我发的学习入口,听预习课,一分钟左右,听完可领小奖励。”记者又添加了几位“老师”微信,发现做法大同小异。所谓“小奖励”就是几毛钱,看完预习课和45分钟左右正式课,答对一道选择题就能领取。</p>   <p>  某养生群群主告诉记者,之所以要添加老人微信,一是为了提高用户黏性,通过推送养生课视频、发红包让老人“离不开你”;二是为了销售药品,“养生课前9天没有推销环节,纯科普,等用户习惯了、信任你了,开始卖药,主要是OTC药(非处方药)”。</p>   <p>  所谓免费养生课,其实只是诱饵,就是为了后期捆绑销售高价药品或服务。该群主介绍,9天养生课后,一个销售平均能完成3000元的销售额。药品从药厂直接发货,货到付款,“只要开封,就不能退”。</p>   <p>  “这些养生课视频是药厂和代理商发来的。”这位群主说,销售会将视频一对一发给老人。药厂和代理商会提供用户观看查询系统,“谁看了、谁答题了,我都知道。”他说。</p>   <p>  一名“助教老师”告诉记者,他的日常工作是一对一发链接给老人。他说,有的公司会建群,“但很容易出事,群不好管理”,一对一发链接能第一时间获得老人反馈,如果老人反馈积极,“马上安排购物环节,不一定非得等免费养生课结束”。</p>   <p>  对于养生课里的专家,前述群主信誓旦旦,“都是医院出来的”。有些专家号称曾在“中国骨病康复协会”“国家高科技健康产业委员会”等机构任职。记者在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查询,发现这些组织并未在民政部门登记。在直播过程中,如果不购买产品,屏幕中部会一直弹出抢购链接,即使关掉,很快又会出现。</p>   <p>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针对直播间诱导老年人高额消费等“坑老”乱象,多位代表委员提出系统性治理建议,强调法律完善、技术防控与社会共治联动,为老年人构筑反诈防线。</p>   <p>  全国人大代表齐秀敏建议,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,增设“诱导性消费欺诈”专章,明确从重处罚;多部门协同,用信息化手段互通线索;形成联合执法机制,简化举报流程;关怀老年人精神世界,满足其情感需求,开展公益课程普及防诈知识。全国政协委员钟瑛呼吁对涉嫌直播购物的欺诈行为,加大常态化治理力度,从立法、技术、宣传等方面构建“不敢骗、不能骗、骗不成”的防线,切实守护老年人的“钱袋子”与晚年尊严。</p>   <p>  记者从公开渠道获悉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表示,今年将制定出台直播电商监管办法,建立监管长效机制,有效规范直播交易行为。</p>   <p>  (应受访者要求,赵飞、孙阳、刘鹏、吴倩、李秀芬为化名)</p>   <p>  中青报·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雷 记者 金卓 来源:中国青年报</p>   <p>  2025年04月08日  07版 <span>【编辑:田博群】 </span>

姗姗来迟是什么生肖动物,精准解答解析落实_Vs.1.63

在线诗句解答:

更新时间:

姗姗来迟是什么生肖动物,精准解答解析落实Vs.5.470















姗姗来迟是什么生肖动物,精准解答解析落实Vs.1.63:(1)
















姗姗来迟是什么生肖动物,精准解答解析落实Vs.905.402:(2)
















姗姗来迟是什么生肖动物,精准解答解析落实Vs.76.779
















姗姗来迟是什么生肖动物,精准解答解析落实专业清洁,焕然一新:维修之余,我们还提供家电专业清洁服务,彻底清除积尘与污垢,让您的家电不仅功能恢复,更焕然一新,提升居家品质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姗姗来迟是什么生肖动物,精准解答解析落实定期保养提醒,定期为您的家电进行专业保养,延长使用寿命。
















姗姗来迟是什么生肖动物,精准解答解析落实Vs.20.869
















姗姗来迟是什么生肖动物,精准解答解析落实在线诗句解答:
















万宁市和乐镇、常德市武陵区、中山市西区街道、洛阳市偃师区、辽阳市白塔区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
















绥化市安达市、永州市双牌县、白城市通榆县、徐州市睢宁县、河源市源城区、本溪市溪湖区、盐城市响水县、三明市建宁县、上饶市铅山县
















三门峡市渑池县、金华市金东区、眉山市仁寿县、杭州市拱墅区、丽水市庆元县、自贡市沿滩区、黄冈市红安县、渭南市华阴市、鹤壁市鹤山区、益阳市安化县
















大理祥云县、白山市江源区、安康市宁陕县、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、广西梧州市岑溪市、台州市三门县、五指山市南圣、广西贵港市平南县
















安康市石泉县、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、七台河市勃利县、东莞市东城街道、赣州市于都县、商丘市虞城县
















楚雄姚安县、眉山市洪雅县、宁波市宁海县、东方市天安乡、漳州市龙海区、深圳市宝安区、白银市白银区、佛山市禅城区、白沙黎族自治县荣邦乡
















黄冈市浠水县、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、乐山市沙湾区、红河个旧市、定安县新竹镇、泉州市德化县、许昌市鄢陵县、天津市河北区




烟台市龙口市、广西梧州市万秀区、吉林市昌邑区、宜宾市长宁县、汉中市洋县、鸡西市鸡东县、遵义市桐梓县、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、汉中市城固县、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
















宁波市象山县、绥化市青冈县、宜昌市伍家岗区、潍坊市青州市、贵阳市观山湖区、晋中市灵石县、萍乡市莲花县

  情感链接、“专家”人设、红包噱头——

  直播间“坑老套路”瞄准银发族

  当下,部分主播打着“养生课”“专家义诊”的幌子,诱导老年人落入消费陷阱。治理老年人直播间购物乱象,为银发族筑起防诈“数字防火墙”,既关乎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,更是完善和规范银发消费市场体系、助力“银发经济”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。

  “我的房间简直成了快递仓库。”陕西某高校大二学生赵飞说起家里堆满快递的情形颇感无奈,书桌、书柜堆满快递盒,衣柜下层、床头柜旁也都是。“主要是护肤品、日用品、食品。保健洗发水、养生牙膏,名目繁多,让人眼花缭乱。”

  原来,赵飞65岁的奶奶迷上了直播购物,“去年她在直播间购买各种物品花了1万多元”。赵飞仔细查看发现,很多商品价格贵,质量堪忧。

  赵飞奶奶的经历并非个例。中青报・中青网记者以“直播间”“购物”“老人”为关键词搜索发现,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求助如何“戒断老人直播购物瘾”。记者了解到,不少老人沉迷直播间购物,花费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。购买的商品中,有些是“三无”产品(无生产日期、无质量合格证、无生产厂家的产品——编者注)。

  治理老年人直播间购物乱象,营造安全的网络购物环境,既关乎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,更是助力“银发经济”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。

  爷爷躺在病房里,仍在看直播购物

  赵飞奶奶常看的直播间,曾推销一款号称能让头发“迅速变黑”的保健品。“我跟她说这肯定是假的,怎么可能有这种东西。可她坚持说,主播是大公司老板,不会骗人。”劝不住奶奶,赵飞在奶奶的手机中拉黑了主播,“但这些主播开播后,她还是能找到,根本防不住”。

  毕业于北京某高校的博士孙阳说,她的妈妈也痴迷直播间购物。起初她并未察觉,直到有一天,妈妈让她帮忙退货,她才发现异常,“账号里订单多得离谱,饰品、床上用品、食品、药品,甚至保险都有”。孙阳查看了部分商品,“很少能查到厂家信息,好多都是‘三无’产品”。

  令孙阳吃惊的是一条标价2000多元的“金项链”。“妈妈说这是‘999足金’,2000多元怎么可能买到一条足金项链?”孙阳疑惑地点开商品详情页面,在图片最下方看到一行小字,“原来只有小吊坠是金的,重量1克多,项链是银的,根本不值2000元。妈妈不会想到去看商品详情,也不会留意最下面的小字。更气人的是,大多数商品卖完就下架,连商品详情都看不到。”后来,孙阳时常登录妈妈的账号退货,“前前后后退了136单,金额超1.8万元”。

  75岁的李秀芬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她将直播视为与外面世界接触的途径。她和老伴在农村生活,老伴瘫痪在床,自己患有糖尿病。通过刷短视频,她接触到一位养生“专家”,添加微信后,每晚都看养生课视频和直播。直播里经常推荐一些治疗糖尿病的保健品,让她很心动。

  在江西读研一的刘鹏今年过年回家时发现,爷爷成了直播间的忠实消费者,该直播间还有线下活动。爷爷每天点开微信群里的链接看直播,全部看完能领3张兑换券,凭券可去线下门店换鸡蛋。

  “兑换券通常在直播开始、中间、结尾3个时段发放,要领到券得全看完。”刘鹏出示的群聊截图显示,这个名为“富民路店长服务(2群)”的群有105名成员,群聊十分活跃。管理员不时发布“坚持看播,福利多多”“山核桃油券继续发放”“还可到店领取6.8元现金红包”等信息。开播前,管理员会发红包,标注开播时间。

  刘鹏爷爷不仅领券,还购买了大量商品。爷爷有记账习惯,账本上列着洗面奶、虫草、五常大米、泡脚药等物品以及购买日期、价格,“前前后后花了两万多元”。

  刘鹏爷爷还关注另一个群里的养生课直播,“直播后有答题环节,答对能领几毛钱。听直播课时,爷爷会认真做笔记,为了多领点钱,会用多部手机一起答题。他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,赚点是点。”

  一到晚上,爷爷就忙得不可开交,戴着老花镜,在孩子们给他的几部手机间来回操作。

  正月初六,刘爷爷因心脏不舒服住院。医院里没有Wi-Fi,家人给爷爷办了流量卡。没想到,爷爷在病房里看起了直播,还给家人打电话,“直播开始了,你们快去看,群里有红包。”刘鹏说起来啼笑皆非。

  “困”在直播间的老人,不信家人信主播

  面对沉迷购物直播的爷爷,刘鹏多次劝阻没有效果。她告诉爷爷,“要真的是好东西,不可能只在这个直播间卖,我在网上根本查不到”。可爷爷有自己的想法,“他说我不懂,这是厂家直销。还说直播间有五六十万观众,这么多人怎么可能上当受骗”。

  正月初八,还在住院的爷爷突然被踢出“富民路店长服务(2群)”,常去领鸡蛋的线下门店也关了,令他深受打击。“人都跑了,什么都没了。”爷爷在账本里写下这样一句话。

  90后吴倩的父亲喜欢在直播间买高价手串,吴倩在购物网站上搜到类似手串,单价不过一二十元,“可他认为我发的和他买的不一样。”吴倩说,父亲还会买标注原价几千元、现价一两百元的包,坚信是正品。

  2022年下半年,忙着写博士毕业论文的孙阳常收到妈妈的信息,“主播说这东西好,价格也合适,你要不要?”通常这时妈妈已经下了单,因为主播说“数量有限,得抢”。孙阳告诉她,“根本不用抢,主播每次都说限量,实际上随时都能下单”。可无论怎么劝,妈妈就是不信。孙阳的姐姐因为这事儿和妈妈争吵过,“妈妈说,我自己挣的钱,想怎么花就怎么花”。面对痴迷直播购物的妈妈,孙阳深感无奈。

  推送养生课、发红包为的是让老人“离不开你”

  老年人如何一步步深陷直播购物难以自拔?多名受访者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主播会“手把手”教老人绑定银行卡或移动支付,添加收货地址并下单。

  赵飞说,奶奶一开始不会买东西,主播耐心教她点击某些图片,完成下单。

  在一段主播教老人下单的视频中,主播反复叮嘱,“把手放在右下角小黄车上”。另一名主播告诉看视频的老人,“付款免息分期,要让孩子给你下载软件”。

  在老人们热衷的直播中,养生课直播颇受欢迎。在短视频平台检索“养生课直播”,即可进入相关直播间。日前,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进入一个养生课直播间,主播在教47位观众“手指安眠操”。其间,主播不断引导大家添加老师微信。“如果想了解更多养生知识,点击屏幕下面的‘小铃铛’。”这名主播说。

 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点击了“小铃铛”,弹出“领取VIP学习资格”页面,下方是“添加助教老师微信”按钮,点击后即跳转到微信添加好友页面。

  添加微信好友后,“助教老师”发来视频链接和一段32秒语音:“您领取了小偏方课程,下周二早上7点上课,我会发上课链接提醒您。现在点击我发的学习入口,听预习课,一分钟左右,听完可领小奖励。”记者又添加了几位“老师”微信,发现做法大同小异。所谓“小奖励”就是几毛钱,看完预习课和45分钟左右正式课,答对一道选择题就能领取。

  某养生群群主告诉记者,之所以要添加老人微信,一是为了提高用户黏性,通过推送养生课视频、发红包让老人“离不开你”;二是为了销售药品,“养生课前9天没有推销环节,纯科普,等用户习惯了、信任你了,开始卖药,主要是OTC药(非处方药)”。

  所谓免费养生课,其实只是诱饵,就是为了后期捆绑销售高价药品或服务。该群主介绍,9天养生课后,一个销售平均能完成3000元的销售额。药品从药厂直接发货,货到付款,“只要开封,就不能退”。

  “这些养生课视频是药厂和代理商发来的。”这位群主说,销售会将视频一对一发给老人。药厂和代理商会提供用户观看查询系统,“谁看了、谁答题了,我都知道。”他说。

  一名“助教老师”告诉记者,他的日常工作是一对一发链接给老人。他说,有的公司会建群,“但很容易出事,群不好管理”,一对一发链接能第一时间获得老人反馈,如果老人反馈积极,“马上安排购物环节,不一定非得等免费养生课结束”。

  对于养生课里的专家,前述群主信誓旦旦,“都是医院出来的”。有些专家号称曾在“中国骨病康复协会”“国家高科技健康产业委员会”等机构任职。记者在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查询,发现这些组织并未在民政部门登记。在直播过程中,如果不购买产品,屏幕中部会一直弹出抢购链接,即使关掉,很快又会出现。

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针对直播间诱导老年人高额消费等“坑老”乱象,多位代表委员提出系统性治理建议,强调法律完善、技术防控与社会共治联动,为老年人构筑反诈防线。

  全国人大代表齐秀敏建议,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,增设“诱导性消费欺诈”专章,明确从重处罚;多部门协同,用信息化手段互通线索;形成联合执法机制,简化举报流程;关怀老年人精神世界,满足其情感需求,开展公益课程普及防诈知识。全国政协委员钟瑛呼吁对涉嫌直播购物的欺诈行为,加大常态化治理力度,从立法、技术、宣传等方面构建“不敢骗、不能骗、骗不成”的防线,切实守护老年人的“钱袋子”与晚年尊严。

  记者从公开渠道获悉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表示,今年将制定出台直播电商监管办法,建立监管长效机制,有效规范直播交易行为。

  (应受访者要求,赵飞、孙阳、刘鹏、吴倩、李秀芬为化名)

  中青报·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雷 记者 金卓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  2025年04月08日 07版 【编辑:田博群】

相关推荐: